第110届广交会4日落下帷幕,出口“成绩单”引人瞩目。记者从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与上届广交会相比,本届广交会到会人数和成交量均不逊色,分别增长1%和3%。但值得注意的是,欧美采购商“观望询价较多”,实际成交分别下降19%和24%。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表示,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等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面临原材料、劳动力、融资和汇率变动的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压力较大。
在这种形势下,本届广交会交出的“成绩单”如何?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刘建军公布了答案。
参会采购商人数方面,截至11月3日,本届广交会累计到会采购商209175人,同期增长了1%,创历史新高。
与人们预期的不同,来自欧美的采购商并未减少。据广交会官方公布,与上届相比,欧洲、非洲的采购商分别增加了17.21%和7.85%,而来自亚洲和大洋洲的采购商则减少了4.13%和3.01%。
成交方面,本届广交会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出口成交379亿美元,比今年春交会增长3%。
形势
欧美采购商“只看不买”
与不少人的预想不同,来自欧洲的采购商未降反升,为42901人,占总数的21%,增长17.21%。来自美洲采购商人数也只是小幅减少0.73%。
刘建军解释,欧盟、日本采购商人数增长比较明显,原因是很多欧美中小企业为节约采购成本,绕过进口商直接与中国企业取得联系;其次,在欧债危机影响下,欧洲市场个人消费习惯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加青睐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参会人数未下降,但成交金额却很惨淡。刘建军说,“欧美采购商观望询价较多。”日本震后需求释放,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量分别增长29%和28%。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成交相对活跃。据统计,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成交增长9%,非洲、亚洲和拉美等地的潜力市场成交增长39%。
亚洲采购商人数下降
不过,来自亚洲和大洋洲的采购商分别减少了4.13%和3.01%。刘建军表示,采购商人数下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金砖国家、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等,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已经较为敏感。
由于成本上升,本届广交会商品价格在不同程度上有了较大提价,因此上述国家的采购量有所下降。
此外,以往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参会人数众多,但受到同期在南宁召开的东盟博览会影响,本次参加广交会的客商有所减少。东盟博览会官方公布,前往参加展会的客商增长了20%,“这里面有此消彼长的因素”,刘建军表示。 此外,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承接了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所生产的产品与广交会二、三期产品竞争性较大,影响了当地客商的与会积极性。
预期
中短单为主局面短期难扭转
刘建军预期,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这种局面短期内很难扭转。
本届广交会上,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占总额的88%,反映了国际市场预期谨慎,不敢下长单;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
“这种情况在前几届广交会已经看到了趋势,这届更加突出,未来可能普遍存在。”刘建军认为,中短单为主的局面是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反映,短期内很难扭转。
(消息来源:南方日报)
地址:汕头市龙湖区珠城路28号国瑞会展中心1幢1605室
电话:(+86754)87223298
传真:(+86754)87223211 电子邮箱:stccie@126.com 粤ICP备19138642号
技术支持:Micronet微网 管理员入口
手机版
APP版
版权所有:汕头市进出口商会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