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欧盟反倾销制裁之苦的中国制鞋企业,最近迎来了胜诉的曙光。10月28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专家组报告,认定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长期遭遇不公平待遇
性价比较好的中国鞋早就成为欧盟有些国家,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制鞋大国的“眼中钉”。2005年7月,欧盟开始对中国产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5日裁决对中国产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期限2年。当时,受到反倾销影响的中国企业多达1000多家。到2008年10月,欧盟在反倾销措施期满之际,又发起期终复审,并于2009年12月22日决定将反倾销措施延长15个月。
中国企业多次与欧盟交涉,在无果的情况下,于2010年2月将欧盟告上世贸组织。世贸组织5月设立专家组展开调查,经调查认为,欧盟的《反倾销基本条例》相关规定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而欧盟反倾销机关在调查中使用的条款更是错误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中方欢迎专家组做出上述裁决。中方敦促欧方尊重世贸组织裁决,尽快取消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立法和歧视性做法,公平对待中国出口企业,维护中欧正常贸易活动。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开始能够通过世贸组织的渠道来纠正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不合理的贸易规则,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中国在欧洲话语权增加了
此番胜利背后是中国鞋企4年多的辛酸和巨大损失。来自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此前的反倾销税导致中国输欧皮面鞋产量降低20%。由于向欧盟出口减少约4000万双鞋,造成中国约2万名工人失业。“欧盟对华皮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发起人、广州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表示,今年4月该案件结案后,耐克等客户开始向企业增加欧盟市场的订单。
对于胜诉的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蒋先玲对本报记者说,这得益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从国内看,是制鞋企业联盟起了作用,也说明中国在欧洲的话语权增加了。从国际看,是欧洲人在经过欧债危机后,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一味利用价格管制排挤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是有问题的。他们通过这两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看到中国承担了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看到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取得的成效,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帮助他们渡过经济危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开始考虑中国人的情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王炜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专家组裁定中国胜诉的依据是欧盟适用的《反倾销基本条例》第9(5)条违反了世贸组织有关反倾销调查应针对每个出口商单独计算税率的基本规则。这样,针对“非市场经济”出口商适用“单一税率待遇”的做法至少在事实上演变成为了针对特定国家进行报复性惩罚的方式。由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欧盟针对中国的此类做法已经不是首次,导致了中国企业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
外部环境依然不乐观
业内人士指出,不能对暂时的胜利盲目乐观,目前中国还没有取得欧盟认可的“市场经济地位”,未来“中国制造”的外部贸易环境仍然充满险情。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奥康鞋业董事长王振滔告诫鞋业同行,反倾销税的取消对中国出口企业是一种“减负”,但不应该盲目乐观,要着眼于中国鞋业的未来。要自立自强,提高产品研发和品牌附加值,开辟多元市场。
如何预防今后可能发生的反倾销制裁?王炜瀚认为,中国鞋企的诉求获得WTO机构的支持更提示企业,要积极利用、善于利用WTO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推动中国尽早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以减轻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的困境。
蒋先玲建议,宏观上,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市场经济改革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要摆脱价格战这一下下策,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走品牌化战略的道路。微观方面,企业要加强联盟,行业协会要团结。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